lunes, 5 de noviembre de 2007

天馬茶坊的觀後感

天馬茶坊是發生二二八事件的主要地點,老實說看到影片最後才知道那位在茶坊門口賣菸的便是林江邁,而茶房聚集的知識份子們,常常討時事,從上海歸國學音樂的進勇,帶回祖國的[國歌]唱片,也引起眾人對祖國的心儀與響往,可以說在戰前的寫照,然而一方面對日本人的態度還是投其所好,像是在店門口畫上英國美國國旗讓大家踩踏,來代表對天皇效忠。
到了戰勝後,劇團為表演做的幸福進行曲以及台灣光復歌,都能表現出台灣人民的期盼,而接收的官員聽不懂台語,要求說上海話,基本上在這點上日本人就較能將心比心,學語言非一天能成,日本在皇民化運動時才要求台灣人民講日語,也並非硬性要求,另一方面這群官員們,在大陸所面對的敵人就是講日文的人,來到台灣還聽到日文,心中不滿,片中的小寶警官便下手殺了那位總督,再者的差別便是,日人的警察不會帶槍,國民政府的官員隨身帶槍,這也是代表對台灣的不信任跟沒安全感。
片中也演到了物價上漲,女主角父親為此屯米,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林江邁女士也為此鋌而走險賣私煙,文化的差距、語言的隔閡、官員的素質、物價的飛揚,總總的原因到了二二八,一切都爆發,片中也至此結束,留下不完整的結局令我們深省。

No hay comentarios: